延吉,作为延边州政治、经济、文化与对外交往的中心,享有“歌舞之乡、足球之乡、教育之乡”的美誉,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示范单位)”等殊荣。
在这片1748.3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上,养育着汉、满、蒙、回、朝鲜族等32个民族68万儿女,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9万。近年来,延吉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围绕“繁荣延吉、绿美延吉、青年延吉、智慧延吉、幸福延吉”的“五个延吉”建设目标,从思想铸魂、文化引领、共同富裕、互嵌交融入手,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市呈现出各民族团结一心、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团结进步本色
为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延吉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过程,通过“第一政治议题”“第一政治课程”“第一政治责任”和“第一政治标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坚持“第一政治议题”。今年以来,延吉市先后召开了8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和1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议题,确保各部门开展工作有依可据、有章可循。坚持“第一政治课程”,邀请州委党校教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对30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专题授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级党委(党组)新年第一课,精心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团结奋进强大力量》系列精品课程;举办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题培训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等活动7期,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第一政治责任”,对标对表州直相应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职责,第一时间研究起草《关于各部门(单位)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职责》,为71个部门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职责,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及责任科室,由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所属238个事业单位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做到工作职责全覆盖。坚持“第一政治标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正反双向政治素质测评清单》、贯穿干部选配全过程,打破干部选任民族界限,优化班子民族比例,先后为空港区、财政局、公园街道等部门配备了“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朝鲜族干部。
深耕文化沃土增添团结进步亮色
历经72年砥砺奋进,延吉市各族人民在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深厚而稳固的情感纽带。为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延吉市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用中华现代文明塑造人。
搭建“两个平台”。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搭建干部教育平台,在2024年党校4个主题班次课程中均设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占专题课总课时的17%,学员总数达750余人;利用镇、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等国家、省级示范区,搭建现场教学平台,创编《革命英烈光耀千秋》《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等3堂现场教学课程,依托朝阳川太兴红色小镇等教学基地开展69场现场教学,覆盖人数达1400余人。成立“红石榴”宣讲团。组建以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教师、基层理论骨干为主体的184名“红石榴”宣讲团,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凝中国心铸中华魂”为主题在全市开展“四个故事”宣讲活动637次,受众人数达2.4万余人。营造浓厚氛围。成功举办“凝中国心铸中华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活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浓厚学习氛围;在元宵节、“五一”、端午节、州庆期间,累计开展无人机表演9次,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铸牢”元素。结合“绿美延吉”行动,在全市主街路、高铁站、机场及3个城市出入口等显著位置,增设景观小品、主题文化展板和中华民族团结立体字200余处;新建泰德观唐游园、延河路水上游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游园和烟集石榴红主题公园等10个主题游园,让更多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加快教师交流。对79位从民族小学交流到普通小学的交流轮岗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制定《2024年延吉市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增强广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习生活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助力共同富裕凸显团结进步特色
延吉市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南针”,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启动全市全口径项目调度机制,紧跟政策导向,精准施策、创新攻坚,成功争取上级各类资金项目42个,资金总额达43.81亿元,占全州总额的33.17%,稳居全州首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全覆盖,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释放文旅发展活力。今年上半年,延吉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累计接待游客46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5亿元,成功跻身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是东北三省唯一上榜的县市,再次证明了延吉文旅强劲的发展综合实力,文旅产业成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第一时间纳入低保和特困等相应保障范围,根据省定最低指导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月人均650元和415元,提高至月人均660元和440元,进一步提高各族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聚焦全市各族老年人用餐需求,积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项目,在全市建成18家民膳食堂并投入使用,覆盖老年人群体31180人,月服务老年人约2.3万人次,不仅解决了部分社区老年居民吃饭难的问题,还搭建了各族老年人情感交流的平台。
聚力互嵌交融厚植团结进步底色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把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充分凝聚人心和力量,近年来,延吉市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加快推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用好用活阵地资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深化研学实践。充分发挥1个教育实践基地和6个研学中心的思想引导、文化传播、教育实践作用,聚焦“研学 旅游”“研学 宣讲”“研学 红色”等多元融合模式,深入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年初以来,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教育实践基地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00余万人次;恐龙博物馆、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等研学中心开展“龙心守护为爱科普”“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综合实践活动,参加人数7万余人次,共接待游客318.5万人次,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参观、学习、实践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特色活动。利用42个互嵌式社区和8个旅游促“三交”基地,结合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特色主题活动。丹英社区、延虹社区等互嵌式社区依托“吉地过年礼仪延边”活动载体,开展“来延边和朝鲜族一起过大年”、百人饺子宴等活动480余次,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民健身中心、太兴红色小镇等旅游促“三交”基地开展延吉花灯文化旅游节、中甲主场比赛、民族音乐和舞蹈表演等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游客在交互式旅游体验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守好学校“主阵地”。延吉市从教育入手增进民族团结,建成25所“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32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全力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载体,在学区划分、均衡编办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广泛开展“音乐思政课进校园”“开学第一课”“雷锋精神代代传”等活动,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守好教育的“主阵地”。
政治引领本色、文化传承亮色、共同富裕特色、互嵌交融底色,延吉市的“四色”发展,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描绘出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美丽图景。未来,延吉市将继续秉持“四色”发展理念,不断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延吉”发展经验。(延边州委宣传部)
(编辑:孟君君 责任编辑:君君)